首页
搜索 搜索

“老歌新唱”,杨浦这片“工人新村”焕发新生

上海杨浦     2023-05-12 15:40:59

长白228街坊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上海现存唯一成片“二万户”历史风貌住宅,228街坊已实现华丽蝶变,“修旧如旧”的工人新村风格建筑群为“各取所需”的人们提供了传统与现代充分融合的沉浸式体验。


(相关资料图)

正如一位被露天电影吸引的年轻人所说:“真是满满的童年记忆,虽然大家彼此都不认识,但挨在一起看电影的感觉,好像是认识多年的隔壁邻居。”

“既更新又怀旧”,守护城市需内外兼修,是一场漫长修行。老街坊的乡愁记忆、年轻白领的安心居所、周边居民的品质生活,将在这里一一落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劳动者精神也将代代延续。

“不断上映”的乡愁

“我们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时,搬个小板凳,吃着马路上1毛钱的爆米花,嗦着4分钱买的光明棒冰,就感觉非常幸福,今天重回228街坊看露天电影,仿佛又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李芳,曾经的228街坊老居民,如今的长白路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228街坊开业当晚,她和老邻居们相约回到这里,一起参与露天电影首播。

牵着娃的一家三口、抱着儿孙的爷爷奶奶、甜蜜手牵手的情侣,有的自带小板凳,有的甚至席地而坐,陆陆续续相聚在大屏幕前等待电影开场。

“老板,我想要一包面条,多少钱?”

“一块钱。”

晚上八点,市民黄女士正和儿子站在“小卖部”的模型区,仿佛参演老电影一般,重现着当年她帮自己父亲买东西的场景。对于黄女士来说,“纪念”是她最先想到的、关于228街坊的关键词,“我记得原来的弄堂里就有这样一家小卖部,灯光暗暗的。那时没有现在这么繁华,只有米面粮油之类的日用品。看到这个场景,就怀念那些瞬间。”黄女士看着模型发呆,身旁的孩子趁妈妈不注意跑到“小卖部”的椅子处,坐了上去。于是,便有了上文你一言我一语的“情景重现”。

黄女士说,儿子没有见过这样的小卖部,更没有见过门口那辆“凤凰牌自行车”。如今亲子间能以这样的方式自然地交流,让她很是欣喜。“一直想让儿子了解一下妈妈的童年是怎么样的,本来只能靠说,现在在这里可以具象地实现了。”

一旁,一对年轻情侣正开心地打着乒乓球。然而抓人眼球的是他们身前的乒乓球台,这张球台模拟了最初以石头和板砖砌成的模样。这对情侣告诉记者:“这种台子只在很小的时候见父母用过,现在再看到感觉很奇妙。白天工作太忙,夜色降临的时候,到这里吹吹晚风,才觉得时间属于自己。”

而居民姜阿姨就住在马路对面,228街坊开业当天她带着爱犬“土豆泥”来逛国潮市集,逛累了就买个冰淇淋在草坪旁边听音乐边聊天,甚是惬意。“看着这里一点点拆迁、改建,变化太大了,今后我们周边居民又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上海许多知名老品牌,也与“228”一起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杏花楼的咸蛋黄肉松青团、泰康食品的鲜肉月饼、沈大成的条头糕、邵万生的糟香八宝饭……沪上耳熟能详的老字号都能在市集找到。

除了美味可口的老字号点心,形式灵活、内容诙谐、贴近百姓生活的滑稽戏也是上海人的“心头好”。228街坊大草坪上的舞台,里三层外三层被围得水泄不通,堪比大型演出现场。“滑稽戏一直很喜欢,很多年没有看了,很亲切。”台下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张睿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观看滑稽戏表演是学校的拓展课。“我觉得滑稽戏和脱口秀有共通之处,它们都结合了海派文化,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张睿说。

台上“呱啦松脆”的“上海闲话”自成一派,台下的“粉丝”们也在“自成一派”地追忆专属自己的乡愁,展望专属自己的未来美好生活。

不过瘾的“故地重游”

居春英过去的家,位于长白228街坊194号楼,仅24平方米的“一室半”,住着她和丈夫、女儿三口人,对当时的他们来说,却堪称“豪宅”。

“我们全是以前住一楼的。你是1室,我是2室,他是3室……”5月1日上午,在228街坊的大草坪旁,七年前搬走的居民们自发组团,重回故地,在老宅变迁中感受时代浪潮。已来过好几次的居春英,是这个“特殊旅行团”的召集人兼导游,“大家看,我们现在在的位置,以前就是通往二楼的大门,每天回家,楼上那5户就从这里上楼……”

十来个人在咖啡桌周围坐成一圈,故地重游,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当时,厂里最后一批福利分房,把我分到了这里。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一进去,哇!24平方米,这么大啊!把家具、日用品都放进去,还显得空落落的,心里真是很激动。”居春英说,“这么大的房子,住着多宽敞!”

走走看看,一路参观,大家始终聊个不停。过去的生活场景,在眼前一一浮现。在新造的“模拟小卖部”里,仿真的窗户,货架上的洗衣液、大米、零食,无一不提醒着他们,早在上个世纪,228街坊就已经是周边的商业中心。

“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这里居住的多是双职工家庭,大人都在单位上班,三班倒,所以配套设施必须要跟上。”长白228街坊动迁居民盛炎明说,“以前拷酱油、拷老酒,全部在这里。”

虽然那会儿住着的多是双职工家庭,但大家互相照应的和睦邻里情让居春英至今难以忘怀。刚搬来时,居春英的孩子才读小学一年级,每天放学回来,家里没有大人,隔壁邻居就主动让孩子上自己家去,给孩子准备餐食。“这栋小楼以前共住10户人家,楼下5户,楼上5户。早上,我要是洗了衣服晒出去,大家下午都会帮我收进来。如果有外面的人送东西来,他们也会帮我代收,大家互相照应,关系真的很好,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岁月流逝,“豪宅”老去,不便与困窘日益凸显。2016年,三百多户居民彻底告别共享厨房、卫生间的日子。“动迁组进来了,我真的激动得不得了,我当初第一句话就喊,阳光终于照到我们这里了。现在多好啊,心宽体胖,”长白228街坊动迁居民李爱平用一个数字表达了自己的好心情,“胖了20斤!”

动迁后,大多居民仍住在附近,从新家就能眺望228街坊的建设与发展。看到老宅“涅盘重生”,人气火爆,他们打心眼里高兴。“我们天天晚上都吃好晚饭,来这里逛一圈,很开心。”长白228街坊动迁居民池梅芳说。

居春英昔日“豪宅”所在的194号楼,如今已成为2号楼。“这次我跟他们商量说,一起去228好吗?他们马上响应,统统来了。因为这是我们的老房子,看它越变越好,我们感到很自豪。”对于居春英来说,这次“故地游”似乎还不过瘾,“我愿意定期和老邻居们回到这里,重温那段岁月,同时见证城市的发展。”

“边嘎讪胡边吃饭”的快乐

中午还没到饭点,居民张女士就等在了敦化路62号门口,翘首以盼的她格外兴奋:“这里本来没有社区食堂,老人想吃点便饭很吃力。”

跟随人流进入,只见小炒肉、水煮鱼片、红烧狮子头、椒盐排条……刚出炉的菜品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端着餐盘排队的王女士直呼“挑花了眼”,“这里开业我们非常开心,我和我爱人打算一个礼拜来吃两三趟。我们都七十多岁了,每天自己烧烧不动。”

近日,228街坊“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惠民温度”又升一度——睦邻小厨“筷叻熊猫饭堂”正式营业。

熊猫饭堂的经营方负责人张伟告诉记者,曾在228街坊附近开展过详细调研,“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所以我们就想为这里的老人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就餐环境。”

中午11点,这个328平方米的空间内人头攒动,几乎座无虚席。天气渐热,葱油海蜇丝、拌红肠、白斩鸡等凉菜深受欢迎。玻璃落地窗边,一位老先生正独自享用“大餐”,自称资深“老饕”的他点了半只白斩鸡、一整份椒盐排条、一盆蛤蜊炒韭菜,“一共53块,我觉得可以接受,菜式清爽、风味多元,味道也非常好。”

记者通过现场记录,三菜一汤的人均消费约为28元,一菜一汤的最低消费只需15元左右。

张伟介绍,80%的菜品价格在6元-15元。餐厅面向持敬老卡的老人,给予8.8折优惠。此外,使用敬老卡结算,还可享受区民政局1元/餐(每天最多2元)的餐食补贴。“我们熊猫饭堂的消费定位是‘中低端’,其中,价格是‘低端’的,但我们的服务和环境是属于‘中端’的。”

5月6日,立夏,取餐台上出现了几个当天刚推出的“时令新品”,苦瓜炒肉丝9元一份、立夏粥6元一碗、大麦茶免费喝……端着餐盘正在结账的王女士告诉记者:“看到苦瓜炒肉丝太开心了,这几天就想吃点这种清火的菜。”

旁边的大锅里冒着热气,里面装的就是熊猫饭堂特意熬制的立夏粥,内含绿豆、豆芽等多种食材,深受老年人欢迎。“我是独居老人,自己在家煮要买一堆食材费几个钟头,煮好吃不完还浪费,今天这里有卖真的很惊喜。而且,大家邻里街坊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嘎嘎讪胡,很开心。”李女士满是皱纹的脸笑开了花。

每天菜品不低于100个品种,每月推陈出新,适老的可视化点餐服务,原木桌椅温馨柔和,环境宽敞明亮,正红色的工业感金属屏风和228街坊建筑群融为一体,张伟告诉记者,熊猫饭堂采取公益定位、市场运营、政府监管的运营模式,力争打造为有温度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标杆餐厅,让附近居民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未完待续”的奋斗故事

王佳蓓,目前在长阳创谷的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本月,她将迎来“乔迁之喜”,新家就在228街坊7号楼,这栋楼是面向科创人才提供的长租公寓。王佳蓓上下班通勤时间将从1小时左右缩短至15分钟。

创寓智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介绍,长租公寓月租金在3600元到4800元之间,低于附近同等公寓租金水平,且提供免费网络、免收物业费,对于刚进入职场的科创人才非常友好,推出后十分受欢迎。“我们总共有450套,目前已经预定出80套左右了。”

这几天忙着打包行李的王佳蓓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我从这边到长阳创谷上班,骑车或者步行都十分方便,可以避免早高峰拥堵。社区有健身房、公共客厅、大草坪等丰富的社交空间,希望能在这里遇到志同道合的创业人士,共同成长。”

老地块,用科技注入了新内涵。一个“掌上公寓”App,可帮助长租公寓住户实现智能门锁、智能梯控、智慧停车、社区广播等多元功能。公寓内还设有女性楼层、宠物友好楼层,满足个性化居住需求。

女性楼层的走道里,设置了艺术摆件、女性时尚杂志等元素,还有专属安全梯控、安全配送等服务。宠物友好楼层则单独设置了智能寄养舱,可实现自动喂水、喂食,主人还可通过监控摄像头实时观察宠物状态,通过语音助手和宠物互动等。“我觉得房间的设计非常好,每间都有独立阳台,空间配置也很合适,特别是橱柜非常大,对于我们女同胞很友好,可以放不少衣物。”一位正在看样板房的租客告诉记者。

未来,这里还将配套智慧型社区食堂、净菜超市、特色餐饮、艺术培训和体育健身等多元业态,更好地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品质需求。

70多年前,杨浦优秀产业工人怀揣着光荣与梦想,举家来此;如今,228街坊站在新的时点,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成为科创人才的安心居所。

X 关闭

华声工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