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航班上该不该推销商品?
近日,王女士在乘坐首都航空的航班往返于天津和云南时,两次遇到空姐推销商品,一次长达40分钟左右,另一次也有20分钟,被推销的包括飞机模型、化妆品、墨镜、丝巾等,这让王女士感到很无奈,“吵得没法休息。”
从网友们的反馈来看,乘坐飞机时遇到推销商品并不是个案,而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且基本发生在廉价航班上。
【资料图】
“好像‘穿越’到了绿皮火车上,乘机体验很不好”,王女士的感受,代表了很多有类似经历者的心声。本来,一些廉价航司推出的机票,起飞时段多集中于深夜或者大清早,旅客们为了赶飞机,不得不熬夜或早起,由此造成的疲惫需要在登机后休息得到缓解,这就需要飞机上保持相对安静的环境。空姐吆喝着兜售商品,势必会影响旅客休息。
但如果站在航司的角度看,推销商品可能也是无奈之举。推出廉价航班的航司,主打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它们在票价上的盈利能力,相对于大航司来说,是相对欠缺的,那么其势必会另辟蹊径,弥补盈利上的不足。在飞机上推销商品,就是一种投资回报比较高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对于飞机上能否推销商品,目前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并无明确规定,自主权由各航司掌握。这或许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个道理:对于不同层级和规模的航司,管理制度尤其是限制性规定不宜太多、太细、太死,应当留出一定空间,让航司自主裁决,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调整优化。
“人家航空公司也要吃饭的嘛!”不少网友的说法朴素而直达问题的本质:旅客既然选择了廉价航班,就应当接受在体验感等方面的部分让渡。何况如今随着行业整体性回暖,社会更应该多点包容。
但是,即便廉价航班上推销商品,经得起管理和舆论层面的审视,在执行层面,其实也还可以做得更细致,更好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将对旅客的打扰程度降到更低。
一些旅客并非完全不能接受飞机上推销商品,而是不能接受事先没有任何告知,让自己有种被忽悠、被绑架的感觉。如果能在旅客购票阶段,就在购票页面以显著方式进行告知和提醒,让消费者心知肚明、考虑后再决定是否购票,相信很多人就没有后续的不满了。
在绿皮火车时代,火车上推销商品确实是普遍现象,甚至成为独特的时代印记。但对于飞机来说,哪怕是廉价航班,很多人的心理预期也是和绿皮火车截然不同的。“飞机上遇到推销商品”成为新闻,就是它与很多人的固有认知不符。既然如此,就不能简单以“绿皮火车上可以卖东西,飞机上为什么不可以卖?”为理由,忽略事先告知、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环节和意识。
再者,对于推销时长等细节的把控,也不可缺少。一次推销就长达40分钟,确实有些“离谱”,引起旅客不满也在情理之中。航司在推销规则的制定上,应当充分考虑这些与旅客获得感直接相关的环节,盈利重要,旅客的感受和需求也应当被看到、被重视,航司应当努力达到两者的平衡。而以优质服务吸引旅客、留下旅客,本就是市场规则的应有之义。
再进一步,即便是推销,对于商品的具体品类,也不妨多动动脑筋,想想旅客在飞机上的这段时间里更需要什么,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这样既能提高盈利能力,也能更好满足旅客需求,而不是因低效甚至无效的售卖打扰旅客、引发反感。曾经,“高铁上是否可以卖卫生巾”成为全民热议话题,少数高铁因为“有货”而受到点赞。据报道,目前的飞机上也几乎没有这类商品出售。这应当给一些航司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