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飞成功!中国再添一款应急救援利器!|世界看点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4月7日下午3时40分许,由中国航空工业全新研制的四吨级先进双发多用途直升机“吉祥鸟”AC332,在天津滨海新区腾空而起,翱翔天际,圆满完成了全状态首次飞行。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该型直升机采用单旋翼、高置涵道尾桨、滑橇起落架和蛤壳式后舱门布局,可搭载10名乘客,最大起飞重量3850kg,最大巡航速度260km/h,最大航程693 km。该型直升机全状态的成功首飞将为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特别是广袤高原地区人民的应急救援、运输、通航等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资料图)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丘陵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66%,按海拔高度统计,超过3000m的约占25%。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给高原地区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等业务带来不便,且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总量不充足,与我国国土面积、人口总量不匹配,因此对于具备优异高原性能的直升机需求十分迫切,AC332直升机的研制恰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按照‘继续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的指示批示要求,航空工业聚焦国家迫切需要具备优异高原性能的直升机这一需求,决定自主研制一款使用性能、使用成本与国外同级别先进直升机相当的产品,并形成高原性能优势,AC332直升机研制随之开展,”航空工业天津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马德权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AC332直升机在高原性能、最大起飞重量、最大巡航速度、最大航程等主要性能指标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在平原、高原地区都会大有可为,而且售价与国际同级别竞争机型比更低,使用和维护成本更低,整体优势更加明显。该型直升机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救护、搜索救援、公务执法、高原作业、海上作业等多个领域,在成功推向市场后将为国家通航产业发展尤其是高原地区通航运营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再添硬核生力军。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AC332直升机具备卓越的高原性能,该型直升机可在海拔4500米、标准大气(ISA)+25℃的起降条件下,实现飞行高度6000m、航程600km和商载600kg的“三个6”卓越目标,使直升机在高原环境下运营游刃有余,可以充分保证高原地区人民通航运输、医疗救护、应急救援等多方面需求。
“AC332直升机的旋翼系统经过升级,从而保证它在高原上飞行的效率更高。此外,用户对野外着陆场地的需求比较高,因此我们把起落架设计成了滑橇起落架。飞机采用蛤壳式后舱门布局,从而解决了医疗救助过程中单架难以进出直升机的难题。通过今天的首飞,大家也可以看到这款新机的操纵性、机动性都非常好,此外它的乘坐舒适性也较高,飞机的震动较小,噪声也比较低,” AC332直升机总设计师李生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AC332直升机于2019年通过详细设计评审,2022年完成高原运输、搜索救援、医疗救护3种任务构型加改装总体技术方案。该型直升机按照一机多型研制思路,在通用基本平台的研发上,按照空间预留、结构预留的结构设计准则,保证客户化的快速、方便、简单、易行,满足多种拓展构型的设计改装要求,兼顾其他客户化需求。
AC332直升机设计与适航高度并行,设计与试制深度融合,有力保证了研制质量和效率。在设计过程中,航空工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多项技术为国内首次应用。
其中,为更好地适应高原复杂多变的环境,AC332直升机在研制过程中立足于现有冰风洞条件,在国内首次采用1:1的进气道试验件和模拟发动机吸气设备,开展民用直升机发动机进气系统防冰适航验证试验,达到国际先进产品同类试验精度。该型直升机还跨越式提升滑橇起落架设计技术水平,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并国内首次将前缘缝翼技术应用在平尾设计上,首次在直升机上采用燃油系统综合管理技术,首次应用多构型多模式的环控系统集成控制器,首次针对大型滑橇起落架直升机开展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与试验验证工作。
在AC332直升机全状态首飞现场,航空工业还与首发用户签订24架采购协议和意向协议。马德权介绍称,今天,AC332直升机在首飞成功后就收获了一批首发用户,航空工业与中航租赁、保利航空、江苏宁翔通航等公司签订了18架机确认订单和6架机意向订单,用于通航运输、应急救援、紧急巡护等领域,相信投入市场后,一定会交出优秀的“成绩单”。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下一步,AC332直升机将转入试飞阶段,航空工业将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型号适航取证工作,预计2025年取得型号合格证并向客户推广。航空工业也将在基本平台的基础上,推出高原运输、搜索救援、医疗救护等构型,满足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需要。